重庆巴南:党建赋能“五链”融合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
位于重庆巴南区的重庆国际生物城,是重庆市唯一获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高新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创新集群”四张“国家名片”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加速推进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巴南区将党建工作融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链条,推动组织链、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人才链“五链”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引擎、新高地。
建强“组织链”,打造党建引领新高地
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中心,集结属地、区级部门、链主企业、科研院所等13个单位党组织力量,成立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指导链上14家企业、商会、科研院所成立党支部,设立项目攻坚党小组30余个、党员先锋岗100余个,推动组织形态与产业形态高度耦合、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产业链党委创新建立‘党建论坛’制度,组织链上党组织共同开展主题党日,定期邀请党建专家授课、党组织书记分享经验,定期开展沙龙分享会、交流研讨等活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热情高涨,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愈发坚强。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携手成都市温江区共建“成渝生物医药产业党建联盟”,搭建起跨区域、强联动、显实效的党建联络协调平台。2023年,重庆国际生物城联合四川成都医学院,成功入选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横跨成渝两地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正在迅速崛起。
壮大“产业链”,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
建立区委领导牵头、工作专班推进、党员骨干带头的“链长制”招商工作机制,组建5支由党员领衔的招商专业团队,累计引进项目108个。健全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关键配套企业专项培育库,安排“一对一”服务专员,实施“一企一策”,针对性帮助企业创新提能发展。
建成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中心,打造50万平方米大型创新创业孵化社区,构建“党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红色孵化体系,加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生动局面。
做优“服务链”,打造产业生态新高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成24小时智能政务服务大厅,打造“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公布157项“零材料提交”事项清单,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一窗综办”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随时办、网上办”;针对药品、医疗器械审批时间长、程序冗杂等问题,产业链党委积极与市药监局对接,借鉴探索“市管区有”模式,推动成立市药审中心国际生物城分中心,加快产品审评审批步伐;针对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难题,深化“党建共建·政银企联动”活动,创新推出“医药研发贷”,定向支持企业进行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
建立“1+N”党员联系服务企业和群众体系,即1名党委委员和1名党建指导员共同联系3-5家企业,1名党员联系若干职工群众,做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开展“党建惠企”专项服务,有效解决产品研发、融资贷款等难题45个,提供手续代办等服务2000余项。
培育“创新链”,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坚持党建搭台、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与领军企业、研发机构和专家团队合作,建成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国际生物城数字医学联合技术中心、智睿生物研发孵化平台、重庆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心等平台,形成涵盖基础研究、产品研发、中试小试、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聚焦产业重点难点课题,组织党员和科技骨干“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实施科技攻关项目30余个,博唯生物疫苗生产线、智翔金泰技术中心等10余个项目作为全市制造业专项项目。
加速成果转化,推动出台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若干措施方案,形成包括自创措施、突破措施、借鉴措施在内的8个方面28条具体措施,在研创新药物达36种,其中,17种进入临床,8种进入三期临床。
激活“人才链”,打造聚才汇智新高地
出台重庆国际生物城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创办长江国际免疫治疗高峰论坛、重庆国际生命科学高峰湖人才峰会等专业论坛,与10余名“两院”院士开展产业咨询和科研合作,创建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重庆海智工作站1个,有效提升权威性和人才凝聚力。
成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建立引才专员制度,联合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地共建·人才共享”研讨交流活动,充分发挥4个国内引才工作站作用,引进海内外生物医药人才3000余名,全职及柔性引进博士研究生近200名。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深化“双培养”机制,注重把链上专家人才培养成党员;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共建“成渝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校地联盟”,协同推进专家服务、人才进修提升、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实践教育和就业等。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