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更加精准有力服务实体经济

2023-06-13 12:32:00    投稿:仝宗莉    点击:31969次

我国经济面临的矛盾既有总量性的也有结构性的,要因时因势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货币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根本遵循。近年来,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按照这一思路,在政策方向、出台时机和操作力度上精准把握,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最终实现既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又切实引导资金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多种因素决定要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首先,应对经济面临矛盾要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既有总量方面的又有结构方面的。总量矛盾主要表现为需求不足,如居民就业压力大、对收入预期不稳定从而消费需求不足。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仍然有待改善等。  其次,流动性本身特点决定要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一般情况下,流动性并非均匀分布、同步触达各类主体。如在总体增加流动性投放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往往最后从中受益,而在收紧流动性时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往往最先感受到流动性紧张。这就要求,为了更好地调控流动性,不仅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还要进行结构性引导。  最后,有效管理风险需要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目前杠杆率总体水平较高。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为有效防控风险,需要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而在保持杠杆率总体稳定的情况下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以防止杠杆率快速上升积累更多金融风险。  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的政策实践  就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上,我国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实践。从总量方面,主要是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实现货币信贷投放合理适度。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来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降息来降低资金成本,推动让利实体经济。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累计实施15次降准,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近15%降至不到8%,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1.5万亿元;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一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66个、50个基点。同时,人民银行灵活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短中长期相结合合理投放流动性,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通过不断优化工具操作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结构性引导作用。如定向降准以增加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小微企业等领域;非对称降息以降低短期或者中长期贷款成本,引导信贷资金流向。  从结构方面,主要是引导信贷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充分利用资金资源,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2年底,人民银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15项,政策工具余额为6.45万亿元。其中既有长期性的政策工具,如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也有阶段性的政策工具,如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涵盖“三农”、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领域,通过发挥其激励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更多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政策工具在发挥结构性引导功能过程中,增加了流动性总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总量调控作用。  通过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最终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呈现量增价降的局面。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代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依次增长36.7%、24.3%、24%、23.8%,比各项贷款增速依次高25.6、13.2、12.9、12.7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利率由2018年的5.6%降至2022年12月的3.97%,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从5.75%降至4.26%。  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的思路方向

货币政策需要继续坚持以国内经济为主,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短期和长期兼顾,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发挥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有效支持。  在总量调控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从国际比较看,2022年在欧美央行大幅加息情况下,我国基于国内经济发展需要采取降息措施。从历史比较看,我国实际利率目前处于合适水平。因此,短期内继续调降的空间相对有限。目前,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到8%,后续虽然有继续调降的空间,但也要珍惜政策空间。这并不是说一定不能降息或者降准,而是需要加强对经济形势和流动性变化的分析监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政策,提高政策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2023年3月根据内外部形势及时降准就是如此。  在结构性调整方面,除利用好既有的政策工具调节外,还要做好如下工作:首先是对政策工具实行分类管理,对“三农”、小微企业等需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提供长期支持,而对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领域,该退出的及时有序退出。其次是做好结构性政策工具实施成效的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不断优化政策工具要素设计,在实施期限等方面结合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最后是根据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就2023年的情况看,需要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稳定性,继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和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推动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落地生效。  在上述基础上,要科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合力。就政策调节而言,总量政策工具和结构性政策工具具有互补作用。但也要清楚,结构性政策工具调节并不能完全代替总量政策工具调节,总量政策工具调节也无法全面取代结构性工具调节作用。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总量和结构工具有机配合、合理适度、精准有力,围绕为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开展工作,既要积极支持合理融资需求,又要防止资金淤积和资金空转,从而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金融风险。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

[来源:学习时报]

证件查询|诚聘英才|关于我们|主管:中国中小微企业协会|主办:中国企业新闻宣传委员会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络110报警服务|不良信息举报|中国互联网协会

中国企业新闻网 版权所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删稿反馈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